您好,欢迎来到中职学习网!
湖南曙光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所在省份:湖南省长沙市学校等级:未知等级

学校类型:普通中专学校性质:民办

学校地址:长沙市湘江新区金洲大道88号

0 人投票

学校热度已累计16664人访问
报考答疑总共有4个问题
  • 0%人点赞
  • 100%人狂踩

湖南曙光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质量年度报告(2020年)

文章来源:湖南曙光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发布时间:2021-05-10 15:28:45浏览次数:1874

湖南曙光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质量年度报告(2020年)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全面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我校内涵发展,完善我校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加强教育诊断与改进,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现就我校2020年度质量年度报告汇报如下: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湖南曙光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3年,举办单位为湖南曙光弘顺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由长沙市教育局直管的全日制职业学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地处芙蓉区人民中路467号曙光集团内;毗邻长沙火车站、武广高铁站,湖南最具电子行业特色文化圈一脉相衔,科技产业发达、职业气氛浓郁。学校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备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学校先后投资80余万元用于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建立了计算机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光纤带宽也不断进行升级,为教育质量提供了优良的设备保障,保证了学校宽带速度的稳定,确保了我校的宽带畅通,由于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将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但由于曙光集团整体搬迁等客观原因,2019年3月15日长沙市教育局同意学校办学地址变更,学校整体搬迁到长沙市宁乡市金洲大道88号。新校区占地面积130亩,其中教学区有79.2亩,建筑面积2万6千平方米,总投入近三千万元。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教学、生活设施完备。

我校有37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支理论知识、实战经验丰富的“双师型”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与多所高校开通了学生升学发展的直通车,成为各大高校的优质生源地。很多大型企业成为了我校的实习基地和职工源头。

1.2 学生情况

我校走内涵式招生之路,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多措并举,多元化招生,保证了招生规模。我校生源主要来源于初中应届毕业生。按学生户籍分类,农业户口的占比高达61.3%以上;按学生年龄分类,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4岁——16之间;按学生生源地分类,学生基本全部来自于中部。截止至日前,我校现有在籍学生838人,其中高二年级805人、高三年级33人,在学校各种相关管理制度和各部门人性化管理的保驾护航之下,学生的巩固率得到了有力的控制。

2018年学校招生39人,涵盖2个专业。

2019年学校招生人数同2018年相比,得益于学校的办学地址变迁、办学条件改善和办学规模的扩大。

1.3教师队伍

2020年,我校有专任教师52人,高二注册在校生805、高三年级33人,师生比1:16,其中双师型教师4人,占专业教师总数8%;高级职称教师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34.5%;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有4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3%;兼职教师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0.12%。

与2019年相比:由于专任教师增加8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数下降3%,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数上升2.5%;本科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数上升7%,硕士研究生人数不变,兼职教师人数不变。

1.4设施设备

学校现有实训仪器设备650万元,比2019年新增335万元,增长率近110%;生均仪器设备值7756元,较2019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同时学校加强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到4个。学校在已有多媒体、校园广播系统、教学录播系统设备等基础上,重新配备了会议设备及各专业的实训室,满足学校教学及学生活动的要求;学校电子图书正在计划进行中。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开齐开足德育课,在校生犯罪率为零;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80.20%,其中语文为76.48%,数学为73.28%,英语80.96%,德育为90.08%。

2.2在校体验

学校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形式,及时征集学生对教育教学、后勤服务、教学环境、业余生活、校园安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学校管理规范有序,校园氛围和谐文明。经统计,学生的理论学习满意度89%,专业学习满意度92%,实习实训满意度95%,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2%,生活满意度91%,安全满意度91%。

 2.3资助情况

我校坚持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年初,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学生资助工作政策、健全资助领导小组、制定资助计划,使资助工作有章可循。学生资助领导小组下设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工处,配备了资助办主任专门管理学生免费入学和资助工作,配备了资助专干,将资助专干的工作纳入工作量计算,同时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资助中心组织的培训;配备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存放资料的一间档案室,以及办公电话、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电话传真机、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同时学校预算并安排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办公经费用以开展工作。我校这一系列的举措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机构健全,组织严密,确保学生助学金按政策按时、足额,准确发放,切实推进和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年内,重点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免学费和助学金管理、资助资金管理等工作。按时完成新生学籍注册,及时处理学籍异动,认真审核学生受助资格,及时进行系统申报,加强资金管理,坚决杜绝挤占、挪用、虚列、套取国家资助金等行为,确保我校资助管理工作细致、公正、高效。

2.4就业质量

学校历年来重视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每年学校的招生就业办,会依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就业愿望,结合产业人才需求开展学生开拓就业渠道,确保学生有较高的就业质量。

2.5 职业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来推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学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先后下发调查问卷300份,就毕业生工作后的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雇主满意度达到97.60%,学生发展前景满意度89.67%。我校积极参加自治区、各盟市组织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能比赛,通过比赛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为结合市场人才的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塑造要求,和企业共同调整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校企合作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广泛听取教育界、企业界人士的意见,对专业培养方向、专业师资和实验实训建设等多方面进行调整。我校及时增加专业结构,在原有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基础上,年内新增社会文化艺术、旅游服务与管理2个专业。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公共基础课

学校开设数学、语文、英语、职业道德与教育、体育、美术、计算机应用、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公共基础课,确保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3.2.2专业设置

根据我校建设规划和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规模,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号召。年内新增机电技术应用、社会文化艺术2个专业;加上之前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现阶段一共4个专业,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合理,符合地区发展需要与学校定位,能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技能人才与智力支持,对提升本校的核心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3.2.3师资队伍

一是学校从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完善学校各类教师培养培训及教师激励制度,培养年轻老师成为骨干教师。

二是学校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培养制度,坚持开展以企业顶岗培训和学校培训为主的各类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升。

三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类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开阔教师视野,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更好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3.2.4课程建设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教学标准,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及技术进步需要,我校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职业发展和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等情况,明确专业定位,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构建并不断完善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选用规定教材。

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主干专业实现了教学、实训一体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与技术技能训练高度融合。

3.2.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建立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校企“互动、互融”(理念互动、文化互动、资源互动、管理互动、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融通、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融通、学习要素与工作要素融通、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融通)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力的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我校形成了适合各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育人目标,积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3.2.6信息化教学

我校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为每个班级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和教育教学,已普及到每位教师。各专业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活动,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

3.2.7实训基地

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吸纳社会资源,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探索校内实训基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途径。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进行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开发。从生产性实训环境、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模式等方面营造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实现课堂与实习环境一体化,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的需要,满足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需要,满足面向社会技术服务的需要。 

校外实训基地:能使学生感受技能的专业过程,再依照操作组织完成大部分项目教学内容。

3.2.8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库、在线微课堂、教学经典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案等。

3.2.9教材选用

我校坚持“双严格制度”,一是严格执行教材教辅资料准入制度。我校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为国家规划的中职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学用书。坚决不征订国家规范教材以外的教材和各种练习资料。二是,严格执行教材征订正规渠道。教材80%为高教出版社出版,其他书目是根据专业需要选用其他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范教材,教材印刷字迹清晰、配图形象生动,无劣质印刷品。

3.3 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自主、多元、实效”为主题,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根本,更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有自主性、选择性和时效性,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向“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方向发展。

3.4 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规范运行。

一是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学校设立教务处,专门管理教学工作。

是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备,实施计划管理。除不定期检查外,教务处在期中和期末均组织专业人员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督查,确保了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

三是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课程的岗位要求,按照规范程序编制了课程标准。

四是教学课程的开设做到了开足开齐,教材选用规范,德育课、文化课均采用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规定教材,专业课程均选用湖南省教育厅推荐目录中教材。

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并重视资源开发与利用。

3.4.2学生管理创新开展。

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健全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激励机制,完善了每周主题班会制度。

二是家校共建。每个班级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加强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起到共同管理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是开展专项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校园文明宿舍”、“优秀班级”评选活动,“禁控烟””禁毒”教育活动,“反对校园欺凌”“法制宣传”“青春期卫生知识讲座”“消防演练”等专题教育活动等等,提升了学生的法纪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4.3后勤服务规范有序。

一是后勤管理规范,根据岗位,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二是后勤服务有保障。配备专业的维修师傅,及时维修教室宿舍水电设施、办公桌椅等各类公用设施;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完成各类专项资金的采购工作,保障供应各类办公用品及教学实验物资;同时,按上级要求及时完成各类材料报送与数据上报。

3.4.4强化安全教育。

学校坚持“常防不懈”的安全稳定工作原则,学生科和安全科先后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火灾逃生演练、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溺水、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校园十排十查”等专题教育活动。学校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和综合治理工作意识,先后组织开展了法治教育宣传、国家安全、抵制校园欺凌、禁毒图片展、观看禁毒影片等专题教育活动,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3.4.5教研管理成效显著。

学校重视教研活动,以教务科为单位组织开展教科研活动,教研组集体备课、集中开展教学研讨,支持和帮助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课件、教案、论文评比及课题研究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提高。

3.5德育工作情况

3.5.1 开设德育课程。

1、为强化学生的德育建设,学校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健全班主任岗位制度、辅导员协助制度、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激励机制,完善班主任例会制度,在学生管理的过程开展各类专项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五种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活动、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活动、开展消防知识与女性知识讲座观看安全影片开展手抄报比赛安全知识竞赛开展爱校教育(节约水电、保护环境、爱护公物)组织观看父母亲恩影片布置爱心家庭作业组织学生写一封给老师的感谢信(征文比赛)开展个人风采大赛与手工艺品制作比赛组织和谐寝室评比举行校园话剧比赛等等等一系列精彩活动,给学生的记忆中留下了美丽的倩影。

2、学校德育课开设了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教育2门课程,其中职业道德与法律每班2课时,心理健康每班1课时,共有2位任课教师承担着德育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们在课余也能获得更多的心理知识和指导。

3.5.2.开展文明风采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了“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同时,学生科、团委组织开展“寻找校园最美少年”和“诗歌朗读比赛”等活动。学校广播站、学生社团活动正常开展。

3.5.3 加强团组织和学生会建设。

学校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召开了全校学生代表大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团支部和学生会委员会;多次召开学生干部大会,不断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会在学生工作中的自管自律作用。

3.6党建情况

学校党支部于2020年11月27日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委员会现设有支部书记1人,纪检、组织、宣传委员共3人,现有党员19人。

2020年为“党的建设质量提升年”,按照市委、局机关党委的要求,我校组织党员干部及全体教职员工定期学习《党章》、《廉洁自律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党内法规制度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事政治等党建知识。九月份以来,组织党员学习5次,组织全体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3次,组织全体党员、学生观看教育片2次,开展专题党员活动日5次,开展“光影铸魂”电影党课2次。同时按照“全市党的建设质量提升年”的工作安排,定期将“党的建设质量提升年”工作自查报告,按时报送局机关党委,并形成台账。通过学习和查摆问题,切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奠定政治思想基础。

为推进“党的建设质量提升年”工作进展,推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切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我校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积极开展学习讨论、专题警示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现场缴纳党费、联系服务群众、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主题活动,丰富了支部的生活,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传递了红色正能量,营造了良好氛围,提升了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使“主题党日”活动真正成为了基层党建的常设平台。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无缝对接。校企融合,建有平台,形成机制。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市场调研,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提供体验式、顶岗式实习岗位。与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办学关系,进行订单式培养。我校与多家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工作平台和后续管理服务,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       

4.2 学生实习情况

近几年我校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学生实习工作中,学校根据上级要求,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详细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并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学生本地实习率达到100%。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为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开展丰富多样创业教育活动,进行职业生涯成长规划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和巡视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对口就业率75%,本地就业率80%,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7.6%。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学校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根据学校2020年部门预算,学校预算内拨款145万元,并能及时到位,主要用于学校人员经费及日常运转等。

6.2政策措施

政府历来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划,市政府提出要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要完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要求中职学校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为地方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

学校年内根据区域的发展,已开设4个专业,更好适应学校教学需要和满足学校文化课教学需要,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7.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7.1 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我校迁址新校区,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学校的的建设,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缓慢。

二是学校现有硬件设施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和技能训练的需要,这使得专业课程在理论与教学的安排上衔接不够顺畅。

三是我校目前师资力量薄弱,包括:教师数量不足,跟不上学生增长的比例。教师类型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职业教育需要。

7.2 改进措施。

一是努力争取政府支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从争项资金、政府投入、企业支持等多方面开展工作,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是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理论过关、技能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满足教学工作要求。

三是加强实训场地建设,采购实训仪器设备,更好的满足在校学生实践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湖南曙光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二〇年十二月二日

求学通道
联系我们
  • 段老师:152-9224-6688 QQ:253879151
  • 特别提醒:为防止受骗,外地学员到后请直接与我们联系,不要轻信不明身份者,以免上当受骗!

    中职学习网公众号 段老师微信 唐老师微信

    中职学习网网站平台合作热线:152-9224-6688(段老师 周一至周日)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职学习网 湘ICP备17009967号-3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152-9224-6688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