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学院学习“云端”思政大课,推出抗“疫”系列小课
(思政课部供稿)近日,学院积极组织全校11000余名师生收看了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等四位教授的思政大课在学院产生了现象级社会效应。学院党委、行政坚持“战‘疫’进课堂”以及“停课不停学”等政策,积极响应高校思政战“疫”专题活动,在学习“云端”思政大课之后,紧锣密鼓地在全院分阶段推出了一系列“抗击疫情,你我同行”小课,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新时代爱国力行的使命责任,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关怀、学习关怀、情感关怀与人文关怀,引导大学生感知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学院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心关爱与保护。其中,学院思政部晏苹等五位老师的精品在线微课激起了师生强烈的反响。
晏苹副教授微课“致敬战‘疫’最美逆行者”讲述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白衣战士从死神手里抢夺生命、勇敢逆行的事迹。这些医护人员他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他们不是军人,但是他们却像战士一样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在讲授中,引导学生向逆行的人们致敬。学生们听了晏老师的微课,数度泪目,祈祷逆风而行的英雄,卸下武装平安归来。
逆风而行是一种精神。董方侠副教授的微课“全民抗‘疫’中的中国精神”,讲述在抗击新冠病毒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中体现的中国精神,表现为执政为民、践行初心的公仆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英勇无畏、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等五个方面的精神特质,展示中国精神坚不可摧的巨大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师生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这种坚不可摧的中国精神来源于家国情怀。陈帅副教授“战‘疫’中的家国情怀”微课,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密不可分的整体关系。家国情怀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家国情怀凝聚着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安定富强团结的国,哪来安稳幸福温情的家?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类是命运息息相关的共同体。张敏副教授微课“全球战‘疫’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告诉人们:病毒无国界,人间有真情。人类唯一的出路在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人类如何打赢这场全球战役?我们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从而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习总书记“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深刻含义。
由疫情也带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刘爱国副教授的微课“疫情反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尊重生命、善待万物;敬畏自然、常怀感恩;共存共荣、和谐共生三个维度引导学生思考人和自然不能分割,和谐共生是人间正道,要养成健康文明的饮食卫生习惯,敬畏自然,热爱自然。
据了解,学院通过战“疫”系列小课堂的不断推出,有效地传达全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强大正能量,很多师生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和手机客户端等形式收看系列微课后,通过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晒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观后感,以国际传播学院为例,960余名学生均写出个人学习心得,表示要栉风沐雨,破“疫”前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长期以来,学院党委、行政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和共产主义信仰代代传承,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青年思政教师成为在马信马、在马言马的中坚力量。这次战“疫”系列小课的主讲教师大多为35岁左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守初心、担使命,表现青年敢于担当、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
特别提醒:为防止受骗,外地学员到后请直接与我们联系,不要轻信不明身份者,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