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索
摘要: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四项重大任务,三项直接与校企合作密切相关。职业教育是将自然人培养成职业人的重要过程,是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并通过劳动收入直接体现其价值的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行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围绕“蓝黄”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按照“创办一个骨干专业,合作一家知名企业,共建一处实训基地,打造一个职教品牌”的思路,积极探索“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主要做法
(一)引厂入校,加快推进专业发展
一是围绕数控、模具专业建设,引进、合作成立2家企业。⑴2012年5月成功引进莱州市金岳汽车拨叉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3000平方米“莱州金岳-烟台理工数控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场地及配套设施,企业投建、独立经营。⑵2012年8月合作注册成立莱州遨云铸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学校以车间、设备30%股份入股,法人代表张元斌为社会人、占51%股份,另3家铸铝企业占有19%股份,投产至今已制造模具50余台套、模具设计70余项。两个项目启动以来,校企共同参与数控、模具专业建设,开展专业师资培训、产品研发以及学生订单培养、实习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益。
二是围绕汽车专业建设,引进2家合作企业。⑴引进莱州市誉诚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莱州誉诚-烟台理工旧机动车评估培训基地”。学校提供400平方米实用场地、部分设备,企业投入技术、65万元设备,独立经营。⑵引进莱州市力通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莱州力通达-烟台理工吉利汽车4S店”。企业预算总投资1000万元,新建3000平方米汽车4S店。目前正在筹建,待9月份建成后,将汽车专业的链条从汽车维修检测、钣金喷漆、评估鉴定,拉长到市场营销、保养装饰、保险理赔等多个环节,为专业教学提供一条龙服务。
三是围绕建筑专业建设,引进莱州市正泰饰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莱州市金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学校提供700平方米场地、部分设备,企业投入技术、10万元设备,独立经营。主要为广告设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提供教师实践锻炼和学生实习实训,并部分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质量监测。
四是围绕电子专业建设,引进2家合作企业。⑴引进莱州市凯迅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莱州凯迅-烟台理工电子实训基地”。学校提供700平方米场地,企业投入150万设备,独立经营,为电子专业搭建实习实训平台。⑵引进香港隆兴集团,合作成立“香港隆兴-烟台理工LED研发推广中心”。学校提供1000平方米场地,企业投入技术、资金,独立经营。目前,一期工程80 平方米LED产品展室基本完成;二期工程投资100万元、实用面积900平方米新产品研发、生产车间正在改造完善,预计8月底投产后,将大力促进电子专业建设和教师科研能力及实践教学水平。
五是围绕焊接专业建设,学校在2012年5月投资544万元,建成3700平方米钳焊实训楼,并引进山东康佰力水务设备有限公司600万元设备,与国家焊接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制造技术,四方共建集科研与开发、生产与实训、教学与培训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山东省先进焊接制造技术培训中心-烟台理工培训基地”。
六是学校先后引进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投入95万元的太阳能设备,为部分学生公寓换上太阳能浴室。引进莱州市电力公司50万元设备,增加了电容、更新高压线,有效解决了实训中心电压不足和用电安全问题。引进莱州市久保田挖掘机有限公司,成立挖掘机培训中心。学校提供用于培训的教学设施和场地,企业负责挖掘机驾驶员培训。与莱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联合建立了理工社区卫生服务站。学校提供房屋,第三人民医院负责医生和医疗设备,不但解决了本校学生就医问题,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医疗服务。
(二)办学入厂,拓展发展空间
在积极推进引厂入校的同时,学校围绕电气专业建设,考察确定3家企业,开展“办学入厂”尝试。
一是2010年9月与强信机械科技(莱州)有限公司达成联办协议,企业投资300余万元,在厂区内建立90平方米培训教室和1000平方米实训车间。学校提供师资、教学软件,企业安排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学生实习。
二是2011年3月与昌信机械(莱州)有限公司、莱州通商机械有限公司达成联办协议,分别将职工培训教室和会议室改装成教室,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派专人管理指导。企业得到了用工,学校满足了教师实践锻炼、学生实习实训需求。
三是学校2006年牵头成立烟台市数控职业技术教育集团以来,已在市内外49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成立了数控、汽车、建筑装饰3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学前教育、汽车、建筑3个校企合作联谊会,与烟台职业学院、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技师学院等5家高职院校达成联办协议,“3+2”招生计划达到200名。有效地拓展了办学空间。
三.保障措施
一是成立“校企合作工作组”。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班子成员为委员的校企合作工作组,定职责、定任务、层层推进。
二是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联谊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指导专业建设,并通过他们搭建交流平台,寻找合作伙伴。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工学结合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工学结合实施方案》、《岗位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工作评价标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科学管理、规范操作,并成立实习就业指导处,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落到实处。
四.主要成效
一是建立完善实训基地(中心)。近年来,校企合作不但给学校带来了3000多万元投入资金和设备,而且也为学校带来高精尖生产加工设备和新工艺技术,大大提高了专业实训条件和水平。
二是引进高端人才,缓解专业师资不足。引厂入校和办学入厂后,不但为学校提供了21名兼职教师,帮助培养136名专业教师,而且还帮助联系了工程院士和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直接或间接指导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造就了一批在本区域、本专业有影响的技术能手和行业骨干。
三是培养了一批技能型专业人才。随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高度融合,以及大力推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每年培养1000多名专业技能型人才,短期培训2.2万人次企业职工、农民工和退伍转业军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与智力支撑。
五.工作愿景
当前,我们结合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已经累计投入7800多万元进行扩建改造,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十二五”期间,学校规划总投入1.03亿元,引进5家知名企业,努力打造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人才培养中心和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争创全国中职名牌学校。
特别提醒:为防止受骗,外地学员到后请直接与我们联系,不要轻信不明身份者,以免上当受骗!